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

”模仿“盛行的当下,为什么要做原创公共艺术作品?

作者:广州禾一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1-08-24 00:00:00





如果把当代中国的公共艺术放到整个当代文化中去考察即可发现,在所有艺术的发展中,除了少数艺术门类呈现某种颓势外,本该获得长足发展的公共艺术也出现了历史性的退步:一方面是数量、规模增长中的艺术质量的退步,另一方面是艺术质量退步的同时数量规模的增长。大量的公共艺术在城市、街道、社区和乡村涌现,那里有数不清的城市雕塑,也有无数的乡村公共艺术。下级模仿上级,乡村模仿城市在这种种存在之中所表现出的退步其原因在哪里?看起来,我们的城市美学可能还不如经济基础差的上世纪50年代。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


以上片段是陈履生老师今年发表在《文艺报》上主题为《公共艺术堪忧》的文章内容节选,他立足整个行业生态,从专业学者的角度指出了当下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公共艺术的“模仿”现象。

 

这个”模仿“也可以理解为同质化,从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从城市到乡村,自上而下的复制现象确实比较普遍。但如果连公共艺术都行进在同质化发展的轨道上,那么,不说城市、区域文化特色难以体现,公共艺术的基本功能不能实现,当代人的美学生活品质的实现和保障恐怕也很成问题了。甚至于说,有些区域照搬其他区域的成功案例,或者说当下什么最火就做什么,却并没有真正考虑公共艺术作品是否有水土不服问题,这种作品也就在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审美的疲劳,甚至有些还形成了“暴力美学”“视觉污染”

 

与模仿、同质化相对的就是具有特色的符合区域文化的原创公共艺术作品的呈现。


实现特色,直观的体现就是公共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三个属性。


 

                                

1、公共艺术的在地性


公共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场域特定作品,对公共空间的人文环境做出最直接的呼应、影响和改变了城市的景观与环境。在地性也就是新的关系的构建即创作者需要注重作品与城市的环境、空间、自然和人和睦关系的构建。这就在无形中要求这件作品与所在空间本质的依存关系,这就不是简单的“挪用”就能达到的。


▲艾格尼丝·德内斯(Agnes Denies) 《麦田:一场对峙》 图片来源 Youtube艺术精选



▲约瑟夫·博伊斯 ”7000颗橡树“公共艺术计划

种植第一棵树;7000 Oaks,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1982年


                                

2、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推动艺术走向大众。作为连接空间、大众和艺术的纽带,公共艺术直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人们对艺术和世界的感知。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在于其产生需要以公共空间作为依托,需要公众进行广泛参与,它与以个人空间或个人性质而存在的艺术形式是相对立的。


▲Ice Watch, Bankside, outside Tate Modern, London, 2018



                                

3、公共艺术的参与性


通过空间与大众直接对话,在激发大众参与的过程中,在精神层面与大众互联,为人们带来更为多元的个体体验。


▲  图片来源OUCHHH 


▲《A0VA粒子物理科学装置》 图片来源OUCHHH  

 

纵观数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公共艺术在缺少专业教育的支撑下,也一直是在有序发展,尽管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各种不同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公共艺术特色。而今,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各类人群对于原创艺术品的消费、对于生活空间的公共艺术的需求节节攀升,这就需要各个层面包括领导人、空间负责人、艺术家、媒体、民众等公共艺术的参与者对于公共艺术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几个案例。




0

1

贵州平坡苗寨的公共艺术

艺术晕染古朴苗寨


传统的蜡染艺术从布上走到了墙上,墙画描绘的是村人的生活、传统的习俗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墙画自身来看,像他们穿戴中的艺术一样是自身的美化。墙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所营造的是区域内的文化形象,它们像自然村落中的人一样镶嵌在自然之中,天人合一。

▲贵州平坡苗寨墙画 图片来源孔学堂

 

▲贵州平坡苗寨 画家兰天垂 图片来源文学人类学


▲贵州平坡苗寨 兰天垂作品:《小鸭一起来插秧》 图片来源文学人类学


整体的作品都蕴含了平坡苗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呈现了少数民族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历程。


▲贵州平坡苗寨墙画 图片来源仁忠拍客



0

2

景德镇浮梁大地艺术节

发掘本土的文化,振兴乡村建设


随着公共艺术和振兴乡村这个时代的主题词连在了一起,大地艺术节逐步成为策划者青睐的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的让在地精神传播开来。


▲ FH-06 TANGO《泉有米酒酒馆》,图片来源 IDEAT理想家


▲ 观众在艺术家沈烈毅的作品《空游云行》前驻足观看,图片来源 IDEAT理想家


浮梁大地艺术节是为浮梁县量身打造的一个地域型艺术项目。希望通过“在地性”的地域型艺术项目,讲述本地故事、使用本地材料、利用本地资源,让本地的人参与,让这里变成没有屋顶的露天美术馆。不仅让来客看到这里美丽的风土、飘香的茶园,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浮梁这个地方的故事。


FH-14 大卫·歌诗坦(David Gerstein,以色列),《对饮》(Tea for Two),图片来源  IDEAT理想家



0

3

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

致力于实现“艺术融入生活”


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作为华南家居艺术新地标,是首个将设计、生活、艺术三大核心要素融合的家居概念品牌,诠释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的同时也是链接生活艺术与公众的桥梁,致力于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国内外一流当代艺术的机会。


▲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 


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作为跨界艺术的本土家居品牌代表之一,通过各项公共艺术活动充分调动空间的公共属性,继打造全新的空中美术馆之后,也在潮流艺术板块深入拓展,致力于实现让艺术融入生活。

▲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 




0

4

艺术园区改造

用公共艺术进行”筑城“


艺术园区在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搭建一条能够有效对话、讨论的通道,国内亦有不少对于园区成功改造升级的案例。华侨城作为中国城市公共艺术事业的早期推动者和深入参与者,在公共文化艺术领域有诸多积极且具有影响力的实践,用文化艺术激发城市活力、丰富城市生活,其中,就包括对于园区的改造。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就是其产业之一。


▲OCT-LOFT北区景观 图片来源TOPYS视频号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图片来源南方网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不仅代表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集中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是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创意设计、文化艺术高地,为公共艺术与企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发展,提供可供研究和参照的本土特色案例。同时,它也是基于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社区营造的探索的一个经典案例。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图片来源 曼姐姐tracy 


▲OCT-LOFT南区F1通道 图片来源TOPYS视频号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已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公共艺术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公共文化形象,还关系到所处公共空间中公众的文化感受。

 

如何为公众提供精彩的原创公共艺术作品是每一类、每一个空间的管理者、运营者需要去认真思考和学习的。


  in Berlin 图片来源网络


具有才华的公共艺术创作者如何发现公共艺术市场的需求?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如何有机会能让空间关注到?

 

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公共艺术品信息沟通和交易平台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应时而生。

 



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

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艺术交易平台

 

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以公共艺术为核心,通过公共艺术博览会及其配套子项目(如城市更新论坛等)的举办,加快推动公共艺术与各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城市人文新空间、新维度、新标高,助力城市更新升级,打造本土公共艺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能量场,激发市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此外,还将为公共艺术创作者和采购者建立垂直、专业的信息对接渠道,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艺术交易平台。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9-22日
展览地点:保利世贸博览馆
展览规模:10000+㎡
参展咨询:020-89856004
媒体合作:栾小姐 13631450469





 更多精彩.... 

现   场   一   起   发   现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审美场域延伸之下,商业综合体如何玩转公共艺术

《将一年四季搬到BIG艺术园,开启光影魔法世界》

《风口之下,公共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更新?

 ···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









文章推荐
公共艺术,城市发展的新解法! PAF艺术库| 青年艺术家李基涛: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一座好玩的城市,会让你不自觉的放下手机! PAF现场 | 哇哈气模,给空间输入能量 活动回顾·论坛篇 | 第二期艺商往来精彩合集(2) 活动回顾·交流篇 | 第二期艺商往来精彩合集(1) PAF艺术库 | 90后艺术家王嘉成 PAF艺术库 | 黄鹿:赋予空间生命力的花艺装置艺术家 急需治愈力的时代,花艺装置将成商业空间破圈法宝 开幕现场|伊始之际——YPA100公共艺术青年计划在高德冬广场JAM SPACE开幕了! 新展明日开幕 | 伊始之际——YPA100公共艺术青年计划展 PAF专栏 | 全球公共艺术政策 · 德国篇 PAF专访 | 暨南大学郑晓君:创作永不设限! 关于疫情下的艺术行业,我们替艺术从业者问了这几个问题! PAF专访 | 兰一:公共艺术创作需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发生关系 PAF专栏 | 全球公共艺术政策 · 西班牙篇 就在广州,一场好玩又出片的艺术展12月1日开启 PAF专栏 | 全球公共艺术政策 · 法国篇 艺商往来第二期 | 体验时代,如何打破艺术与商业的边界? PAF专栏 | 全球公共艺术政策 · 美国篇 PAF专访 | 青年艺术家D:艺术家的创作与空间、观众是一种动态协商的过程 专访 | 孙虎:公共艺术不仅是自然的艺术化,更是艺术的自然化 观点 |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专访 | 潘奋:进驻大自然的公共艺术,将绿化变为文化 广州市规划委员会新成立建筑环境与公共艺术专业委 PAF专访 | 王中:公共艺术从来都不是妥协的艺术! 跨界联动 | “艺商往来”助推艺术与商业协同发展 公共艺术,构造新型乡村文化空间 广州落地湾区首个元宇宙政策、成立200亿元宇宙基金……产业有哪些新风向标? 数字艺术产业为什么在2022年集中爆发? 把公共走道“写”成诗,艺术家的脑洞太BIG了! 这位80后艺术家的奇思妙想,都在作品里了!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大众对公共艺术发展有新要求! “颜值即正义”适用于艺术圈吗? 后疫情时代,如何借力公共艺术扛过“疫情大考” 山东卡尔 | 这些“魔性”的动态雕塑,神奇又“治愈” PAF专访 | 夏天:技术变革时代,公共艺术将释放更多可能 在广州,赴一场公共艺术之约! PAF访谈 广东建艺公共艺术设计院 | 公共艺术正在迎来发展机遇 整装再出发 | 2022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12月1-4日开启新征程 承载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新使命,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闭幕 不同维度看艺术 | 周末不想在家躺尸?来这里就对了! 全国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今日启幕,5大主题展区联袂呈现“广州公共艺术时间” 论坛预告 | 「 城市开发中公共艺术的多重角色 」AART一间宅 × 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

COPYRIGHT (©) 2017 广州禾一展览策划有限公司_版权所有.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粤ICP备2021013578号